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
网站首页→科研动态
一粒种子的力量---省农科院助力玉米产业发展纪事
时间:2023-11-20

近日,位于公主岭市张家街的省原种繁殖场传来好消息:由省农科院培育的玉米新品种“吉单63”,标准含水量下平均亩产达到1017.34公斤,创造了我省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在中部半湿润区超吨粮的纪录。
时间回溯到9月12日,省农科院培育的鲜食玉米品种“吉衣糯9”“吉衣糯111”“吉展22”在省第四届鲜食玉米产业大会上,获评“近3年吉林省中高端鲜食玉米优秀品种”。
品种选育捷报频传的背后,是省农科院多年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结果。
为玉米产业注入科技强“芯”
10月,省原种繁殖场一片忙碌景象。农业专家们正忙着为玉米新品种“吉单63”测产。
“亩产1017.34公斤!”测产结果一出炉,省原种繁殖场一片沸腾。
“这是我省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在中部半湿润区超吨粮的新纪录。”
“这是将良种、良法、良田、良机有机融合创立的新模式。”
“这对我省农作物单产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”专家们议论纷纷。
据“吉单63”的选育人、省农科院玉米新种质创制与品种选育研究团队主任张志军介绍,“吉单63”为中熟品种,出苗至成熟127天,株型紧凑、抗病性强,不仅高产,而且品质优良。2019至2020年区域试验时,比对照品种“先玉335”增产5.1%;2020年生产试验时,比对照品种“先玉335”增产4.1%。
记者了解到,凭借高产、耐密植的特性,“吉单63”已与种业企业完成120万元的成果转化,实现科企优势互补和深入合作。
“吉单63”是省农科院推进科技创新,促进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。
近年来,省农科院高度重视玉米育种研究,推进玉米新品种向高产、耐密、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方向转型,取得了系列新成果。
“吉单436”是省农科院培育的矮秆、耐密、宜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,2022年被中国农学会评为“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成果新产品”。今年10月19日,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田间测产工作中,“吉单436”取得亩产超吨粮的好成绩,出籽率达88.86%,在标准含水量下平均亩产达1000.45公斤。
为“黄金名片”夯实品质基础
在第四届中国·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大会的企业展区中,香糯金黄的玉米穗引起关注。
“我们的玉米品种是省农科院选育的“吉衣糯111’,口感香糯、外形美观……”参展企业在提到玉米品牌时争相介绍这个优质品种。
据了解,“吉农糯111”因为口感好、品质优、稳产丰产性好等特点,在我省的种植面积和市场影响力逐年提升。
不仅仅是“吉农糯111”,在玉米产业大会上,省农科院选育的“吉农糯9”“吉展22”也大放异彩,获评“近三年吉林省中高端鲜食玉米优秀品种”。
据介绍,我省在浙江、福建等地开展的吉林鲜食玉米推介会上,“吉衣糯9”“吉农糯111”均受到广泛好评。
“近几年,通过人才助企专项行动,我们与省农科院专家紧密对接,利用他们提供的新品种和新技术,产品品质大幅提升,订单签约量和产品回购率创新高,很多外地客商评价我们的玉米为‘吉林黑土地上最优质的玉米’!”喜乐掰掰品牌负责人丁淇说。
近年来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引领下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推动下,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得到飞速发展。作为“吉林鲜食玉米产业联盟”成员中唯一一家科研单位,省农科院秉承了“引领型”“服务型”和“品牌型”的鲜食玉米产业支撑宗旨,以科技服务推动产业振兴,以科技成果擦亮我省农业的“黄金名片”。
为产业振兴提供闭环式科技支撑
近年来,省农科院与白城市、通化市、公主岭市、桦甸市、汪清县等地区形成鲜食玉米定点科技帮扶,与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共建鲜食玉米产业研究中心,与敦化山河农业、大安先达、中化先正达MAP、通化丰禾等鲜食玉米企业签订科企合作协议。围绕鲜食玉米绿色种养循环体系,通过整合种植、畜牧、能源等多方向科研力量,形成多角度、全链条的闭环式科技支撑。
据了解,省农科院立足创新引领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,实现东北三省一区‘一盘棋’的农业科研新格局,构建了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,产生了多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新技术。
省农科院成立优质特用玉米育种研究团队,为我省玉米产业注入科技强“芯”,持续助力吉林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,明确玉米在“千亿斤粮食”产能建设工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,集成现代化育种手段,创制育种新种质,培育适宜来全程机械化、智能化生产要求的新型玉米品种,着力解决玉米种源“卡脖子”难题,促进我省玉米品种更新换代,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
(http://jlrbszb.dajilin.com/pad/paper/c/202311/20/content_40273.html)

 
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
版权所有: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
技术支持: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